溫庭筠《菩薩蠻·小山重疊金明滅》
溫庭筠是晚唐著名的文學(xué)家,其詞開一代詞風(fēng)之先河,被后人譽為“花間鼻祖”。下面是溫庭筠的《菩薩蠻·小山重疊金明滅》,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。
《菩薩蠻·小山重疊金明滅》
年代: 唐
作者: 溫庭筠
小山重疊金明滅,
鬢云欲度香腮雪。
懶起畫蛾眉,
弄妝梳洗遲。
照花前后鏡,
花面交相映。
新帖繡羅襦,
雙雙金鷓鴣。
譯文及注釋
譯文
眉妝漫染,疊蓋了部分額黃,鬢邊發(fā)絲飄過。潔白的香腮似雪,懶得起來,畫一畫蛾眉,整一整衣裳,梳洗打扮,慢吞吞,意遲遲。
照一照新插的花朵,對了前鏡,又對后鏡,紅花與容顏,交相輝映,剛穿上的綾羅裙襦,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。
注釋
小山:眉妝的名目,指小山眉,彎彎的眉毛。另外一種理解為:小山是指屏風(fēng)上的圖案,由于屏風(fēng)是折疊的,所以說小山重疊。金: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“額黃”。明滅:隱現(xiàn)明滅的樣子。金明滅:形容陽光照在屏風(fēng)上金光閃閃的樣子。一說描寫女子頭上插戴的飾金小梳子重疊閃爍的情形,或指女子額上涂成梅花圖案的額黃有所脫落而或明或暗。
鬢云:像云朵似的鬢發(fā)。形容發(fā)髻蓬松如云。度:覆蓋,過掩,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,逐漸輕淡,像云影輕度。欲度:將掩未掩的樣子。香腮雪:香雪腮,雪白的面頰。
蛾眉:女子的眉毛細(xì)長彎曲像蠶蛾的觸須,故稱蛾眉。一說指元和以后叫濃闊的時新眉式“蛾翅眉”。
弄妝:梳妝打扮, 修飾儀容。
羅襦:絲綢短襖。
鷓鴣:貼繡上去的鷓鴣圖,這說的是當(dāng)時的衣飾,就是用金線繡好花樣,再繡貼在衣服上,謂之“貼金”。
賞析
這首《菩薩蠻》,為了適應(yīng)宮廷歌伎的聲口,也為了點綴皇宮里的生活情趣,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,服飾寫得很華貴,體態(tài)也寫得十分嬌柔,仿佛描繪了一幅唐代仕女圖。
詞學(xué)專家周汝昌先生認(rèn)為:此篇通體一氣。精整無只字雜言,所寫只是一件事,若為之?dāng)M一題目增入,便是“梳妝”二字。領(lǐng)會此二字,一切迎刃而解。而妝者,以眉為始;梳者,以鬢為主;故首句即寫眉,次句即寫鬢。
小山,眉妝之名目,晚唐五代,此樣盛行,見于《海錄碎事》,為“十眉”之一式。大約“眉山”一詞,亦因此起。眉曰小山,也時時見于當(dāng)時詞中,如五代蜀秘書監(jiān)毛熙震《女冠子》云:“修蛾慢臉(臉,古義,專指眼部),不語檀心一點(檀心,眉間額妝,雙關(guān)語),小山妝!闭感∩矫级浴S秩缤瑫r孫光憲《酒泉子》云:“玉纖(手也)淡拂眉山小,鏡中嗔共照。翠連娟,紅縹緲,早妝時!币嗾龑懗繆y對鏡畫眉之情景?芍∩奖局^淡掃蛾眉,實與韋莊《荷葉杯》所謂“一雙愁黛遠(yuǎn)山眉”同義。
舊解多以小山為“屏”,其實未允。此由(1)不知全詞脈絡(luò),誤以首句與下無內(nèi)在聯(lián)系;(2)不知“小山”為眉樣專詞,誤以為此乃“小山屏”之簡化。又不知“疊”乃眉蹙之義,遂將“重疊”解為重重疊疊。然“小山屏”者,譯為今言,謂“小小的山樣屏風(fēng)”也,故“山屏”即為“屏山”,為連詞,而“小”為狀詞;“小”可省減而“山屏”不可割裂而止用“山”字。既以“小山”為屏,又以“金明滅”為日光照映不定之狀,不但“屏”“日”全無著落,章法脈絡(luò)亦不可尋矣。
重,在詩詞韻語中,往往讀平聲而義為去聲,或者反是,全以音律上的得宜為定。此處聲平而義去,方為識音。疊,相當(dāng)于蹙眉之蹙字義,唐詩有“雙蛾疊柳”之語,正此之謂。金,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“額黃”,故詩又有“八字宮眉捧額黃”之句,其良證也。
已將眉喻為山,再將鬢喻為云,再將腮喻為雪,是謂文心脈絡(luò)。蓋晨間閨中待起,其眉蹙鎖,而鬢已散亂,其披拂之發(fā)縷,掩于面際,故上則微掩眉端額黃,在隱現(xiàn)明滅之間;下則欲度腮香,——度實亦微掩之意。如此,山也,金也,云也,雪也,構(gòu)為一幅春曉圖,十分別致。
上來兩句所寫,待起未起之情景也。故第三句緊接懶起,起字一逗——雖曰懶起,并非不起,是嬌懶遲遲而起也。閨中曉起,必先梳妝,故“畫蛾眉”三字一點題——正承“小山”而來!芭獖y”再點題,而“梳洗”二字又正承鬢之腮雪而來。其雙管并下,脈絡(luò)最清。然而中間又著一“遲”字,遠(yuǎn)與“懶”相為呼應(yīng),近與“弄”字互為注解!芭弊肿钇,因而是一篇眼目。一“遲”字,多少層次,多少時光,多少心緒,多少神情,俱被此一字包盡矣。
梳妝雖遲,終究須有完畢之日,故過片重開,即寫梳妝已罷,最后以兩鏡前后對映而審看梳妝是否合乎標(biāo)準(zhǔn)。其前鏡,妝臺奩內(nèi)之座鏡也;其后鏡,手中所持之柄鏡也——俗呼“把兒鏡”。所以照者,為看兩鬢簪花是否妥恰,而兩鏡之交,“套景”重疊,花光之與人面,亦交互重疊,至于無數(shù)層次!以十個字寫此難狀之妙景,盡得神理,實為奇絕之筆。
詞筆至此,寫梳妝題目已盡其能事了,后面又忽有兩句,又不知為何而設(shè)?新貼,新鮮之“花樣子”也,剪紙為之,貼于綢帛之上,以為刺繡之“藍(lán)本”者也。蓋言梳妝既妥,遂開始一日之女紅:刺繡羅襦,而此新樣花貼,偏偏是一雙一雙的的鷓鴣圖紋。閨中之人,見此圖紋,不禁有所感觸。此處之所感所觸,乃與開頭之山眉深蹙,夢起遲妝者相應(yīng)。由此一例足見飛卿詞極工于組織聯(lián)絡(luò),回互呼應(yīng)之妙。
此詞對后世頗有影響。電視連續(xù)劇《后宮甄嬛傳》劇終曲曾采用此詞原文為歌詞,由劉歡作曲,姚貝娜演唱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:
此詞創(chuàng)作于晚唐時期,花間詞派盛行。溫庭筠生活在政治腐敗、社會的動蕩的時代,他仕途坎坷,一生不得志 。《菩薩蠻》這組詞多寫閨情,本詞可能是借閨中女子的情思曲折反映他自身懷才不遇的苦悶心境。
作者簡介:溫庭筠(約 812 - ?),本名岐,字飛卿,太原人。他才華橫溢,文思敏捷,長于詩賦,精通音律。但性格放蕩不羈,好譏諷權(quán)貴,故而仕途不順,僅官至國子助教 。其詩與李商隱并稱 “溫李”,詞與五代韋莊并稱 “溫韋”,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代表人物,對后世詞的發(fā)展影響深遠(yuǎn)。
原文呈現(xiàn):“小山重疊金明滅,鬢云欲度香腮雪。懶起畫蛾眉,弄妝梳洗遲。照花前后鏡,花面交相映。新帖繡羅襦,雙雙金鷓鴣。”
詞句釋義
首句 “小山重疊金明滅”:“小山” 的解釋有多種說法,一說指女子眉妝,如 “小山眉”,眉峰高低起伏,重疊之態(tài)宛如山巒,在晨光映照下,眉上涂飾的額黃或金粉閃爍,明暗不定;一說指屏風(fēng),屏風(fēng)上繪有重疊的山水圖案,陽光灑在上面,金色部分閃爍;還有觀點認(rèn)為 “小山” 是女子頭上高聳的發(fā)髻,發(fā)飾在光線中閃爍。
“鬢云欲度香腮雪”:描繪女子鬢發(fā)濃密如云,似要飄過如雪般潔白的臉頰,生動展現(xiàn)女子慵懶、嫵媚的姿態(tài),“欲度” 一詞使畫面靈動,富有動態(tài)美。
“懶起畫蛾眉,弄妝梳洗遲”:女子因情思慵懶,遲遲不愿起身畫眉、梳妝,“懶”“遲” 二字,刻畫出女子百無聊賴、內(nèi)心寂寞的狀態(tài),也暗示她因無人欣賞而失去梳妝的熱情。
“照花前后鏡,花面交相映”:女子梳妝完畢,對著前后兩面鏡子簪花,鏡中花與人面相互輝映,突出女子容顏姣好,同時也體現(xiàn)她對自身美貌的顧影自憐。
“新帖繡羅襦,雙雙金鷓鴣”:“帖” 通 “貼”,指熨帖。女子穿上剛熨好的繡有雙雙金鷓鴣圖案的羅襦,以鷓鴣成雙反襯自己的孤獨,強化寂寞、哀怨之情。
藝術(shù)特色
意象精美:詞中運用 “小山”“鬢云”“香腮雪”“花”“金鷓鴣” 等眾多精美意象,營造出華麗、細(xì)膩的氛圍,展現(xiàn)女子生活環(huán)境與容貌服飾之美,也烘托其內(nèi)心世界。
心理刻畫細(xì)膩:通過 “懶起”“弄妝梳洗遲” 等動作描寫,以及鷓鴣成雙的反襯,細(xì)膩傳達(dá)女子孤獨、寂寞、百無聊賴的心理狀態(tài),含蓄委婉,耐人尋味。
色彩運用巧妙:“金明滅” 的金色、“香腮雪” 的白色、“花” 的鮮艷色彩等,色彩搭配明艷,不僅增強畫面感,還與女子心境形成對比,以樂景寫哀情。
語言凝練優(yōu)美:用詞精準(zhǔn),如 “欲度”“交相映” 等,寥寥數(shù)語便生動描繪出女子的姿態(tài)與場景,展現(xiàn)溫庭筠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。
主題思想:詞的表層描繪了一位閨中女子晨起梳妝的過程,深層則表達(dá)了女子因思念遠(yuǎn)方之人而產(chǎn)生的孤獨、寂寞、哀怨之情。女子精心梳妝卻無人欣賞,正如詞人懷才不遇,空有才華卻無處施展,引發(fā)讀者對女子和詞人境遇的同情與感慨 。
【溫庭筠《菩薩蠻·小山重疊金明滅》】相關(guān)文章:
菩薩蠻·小山重疊金明滅溫庭筠11-01
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賞析10-08
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溫庭筠賞析10-29
溫庭筠菩薩蠻·小山重疊金明滅賞析08-04
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的賞析11-02
溫庭筠《菩薩蠻·小山重疊金明滅》賞析10-23
《菩薩蠻·小山重疊金明滅》溫庭筠詩歌鑒賞10-01